首页 > 中巴关系
柳青临时代办在《海湾消息报》发表署名文章《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经济为世界注入动力》
2023-02-09 14:48

2月9日,驻巴林使馆柳青临时代办在巴林发行量最大报纸《海湾消息报》发表署名文章《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经济为世界注入动力》,阐释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宣介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展望中阿、中海和中巴美好未来。文章全文如下:

前不久,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致辞,回顾中国经济2022年发展情况,展望2023年将整体性好转,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和发展。

2022年,中国经济顶住压力、表现稳健。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21万亿元(超过18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增速高于多数主要经济体,人均GDP达85698元(约合12741美元),同样较上年增长3%;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预期目标;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全年上涨2%,在高通胀的全球浪潮中保持平稳;面对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贸易增长动能趋缓,中国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货物与服务进出口总额分别为42.1万亿元(约合6.26万亿美元)、5.98万亿元(约合8891亿美元),同比增长7.7%、12.9%,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23万亿元(约合1891.3亿美元),同比增长6.3%。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宏伟蓝图。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初,中国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将防疫工作重点从“防感染”调整为“保健康、防重症”,进一步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措施,更好保障对外交流合作。目前看,大部分地区快速实现疫情过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断积聚增强。物质基础雄厚、国内市场规模巨大、宏观调控经验丰富、坚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国将不断释放发展活力与潜力,继续为全球经济注入正能量。

2023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0.1%,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较上月回升12.8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上行幅度最大,上升14.6个百分点至54%。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明显回升,实现开门红。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与动力源。许多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对中国经济给予乐观预期。

近年来,中巴友好合作关系持续良好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巴《2030年经济发展愿景》和经济复苏计划高度契合,中国多年蝉联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企业积极参与交通、通讯、住房、电力等领域合作,助力巴基础设施建设、青年人才培养以及经济多元化发展。去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阿、中海峰会期间强调,未来3到5年,中国愿同海合会国家共同努力,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推动金融投资合作新进展,拓展创新科技合作新领域,实现航天太空合作新突破,打造语言文化合作新亮点。习近平主席与哈马德国王举行会晤,为进一步深化中阿、中海关系、拓展中巴各领域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阿、中海合作未来可期,中巴合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实现更大发展。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