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倪汝池大使在巴林第一大报《海湾消息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专版发表署名文章《携手奋进新征程》,回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阐述中国为世界和平繁荣提出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介绍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成果,展望美好未来。文章全文如下:
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75周年华诞。我谨向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及中巴关系发展的巴林领导人和各界友好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伟大的事件,彻底改变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屡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75年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创业的宏伟史诗。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筚路蓝缕、发愤图强,勇于探索、不断实践,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光明前景。
75年是凝心聚力实现经济腾飞、文化复兴的壮丽画卷。中国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7.7亿人口摆脱贫困,14亿人口实现全面小康,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有力推进了全球发展事业。与此同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协调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强大生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75年是拥抱世界齐奏命运与共、并肩同行的和谐交响。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了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截然不同的新路。中国同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给出世界之问的中国答案,不断为世界注入宝贵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同时,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挑战不断加剧。
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放眼世界,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在未来征程上,中国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世界现代化。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愿同各国一道,共同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
——在未来征程上,中国将积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在未来征程上,中国将全面推进“三大全球倡议”,引领共谋发展、共筑安全、共兴文明的国际潮流。共建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各国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
中国和巴林都是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国家,建交35年来,始终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双边关系稳步健康发展。今年5月,第33届阿盟峰会在麦纳麦成功召开,习近平主席向哈马德国王致贺信,不久后哈马德国王成功访华,与习主席就发展双边友好关系达成广泛共识。习近平主席指出,“巴林是中国在海湾地区的好朋友、好伙伴。”哈马德国王表示,“中国是伟大的国家,为巴林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支持。”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在建交35周年之际建立中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两国关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
另一方面,中国发展理念与巴林“2030经济愿景”双向奔赴,务实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今年1-7月,中巴双边贸易额达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7.9%,中国保持巴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手机、汽车、家具等中国制造漂洋过海,深受巴林朋友青睐。中国企业承建的重要项目稳步推进,为巴林朋友带来快速稳定的通讯网路、舒适温馨的保障房、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海湾航空开通直航,拉近两国距离。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中文教学活动,持续掀起“汉语潮”、“中国热”。
巴林诗人艾哈迈德·穆罕默德·哈利法在其诗作《采珠人之歌》中写到:“岁月教会我勇敢与坚韧,给了我一颗怀揣抱负的心。”新时代新征程,中巴要始终做真诚相待的好朋友,合作共赢的好伙伴,深入挖掘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共同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推进世界现代化进程,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